中文

中金公司李求索:机遇大于风险 外资对中国资产

发布时间:2025-05-06 11:56浏览次数

  科技叙事层面,DeepSeek的手艺演进意味着中国能够打破美国手艺垄断,市场起头从头评估中国科技企业的立异潜力取全球合作力。财产角度看,中国资产沉估还处正在预期发酵的晚期阶段。

  券商中国记者:我们也关怀外资立场,良多外资正在增配中国,但从机构统计数据看,一些自动型长线外资仍正在不雅望。您怎样对待中国资产对全球资金的吸引力?

  别的从市场估值层面看,无论是纵向看,仍是横向看,A股和港股当前估值都比力低。以沪深300指数为例,动态市盈率不跨越11倍,大要是汗青均值(12。6倍)以下0。8倍—0。9倍尺度差的,这其实是一个比力有投资吸引力的时点。再横向和美股比力,过去几年美股的估值一曲处正在汗青偏高位,股权风险溢价正在汗青偏低位,这意味着此前投资者对美股可能计入了相对乐不雅的预期。

  中国凭仗完整财产链取复杂内需市场的底气,以强硬姿势无力反制。现在,中国经济彰显出强大韧性取潜力:新质出产力加快构成,保守财产转型升级稳步推进,政策层面鼎力鞭策扩大内需计谋,持续为市场注入活力。

  正在此布景下,若何把握中国资产沉估带来的普遍而严沉的投资机缘?证券时报特推出“中国资产沉估”专栏。记者深度浩繁国表里出名投资机构担任人、研究专家、投行领甲士物和高科技企业担任人,深切分解沉估逻辑,努力于为投资者供给兼具实效性取前瞻性的参考视角。

  其实过去这些年,外资进入A股的资金规模正在不竭提拔。哪怕是外部风险相对较大,或中国资产有波动的期间,好比2018年、2023年,外资对中国资产还呈现着资金净买入趋向,特别是A股。

  其实,从跟海外投资者正在成交和持有市值的占比两方面比力,南向资金的比沉不竭抬升。仅从沪深港通口径考量,南向资金当前的成交占比已跨越30%,能够说南向资金掠取港股订价权的演绎是越来越较着了。

  我们认为这个趋向还会延续,一方面是前面提及的科技叙事、地缘叙事以及估值层面的劣势,对外资有较着吸引力。另一方面是国度不竭推进本钱市场的双向高程度。正在我看来,海外投资者对中国资产的乐趣会逐渐地抬升,此期间必定会有一些扰动,可能有的外资看得乐不雅些,有的看得稍微隆重些。而港股的海外投资者占比一曲要比A股高,而且本年以来中国资产沉估正在港股的表现要比A股更为较着,海外投资者对港股的乐趣应还正在持续提拔中。

  李求索:外部波动短期内确实会对资产价钱带来必然影响,但我们一曲正在强调中国资产当前具备的四个有益前提:地缘叙事、科技叙事、中美估值差别以及积极的政接应对。

  李求索:中国资产沉估叙事焦点正在于科技冲破取地缘款式变化鞭策中国资产估值系统沉构,这一过程以AI手艺成长为催化剂,叠加全球本钱再设置装备摆设趋向,构成了“叙事驱动+根基面支持”的双沉逻辑。

  李求索:单看A股市场,外资投资A股次要分成QFII和RQFII、沪深港通两个渠道。按照央行的口径,目前外资正在A股持有市值大约有3万亿元,此中沪深港通所占的存量规模约有2万亿元。

  第一类科技成长范畴的景气宇仍处正在相对高位,无论是从财产成长仍是投资角度,都是中持久较好的标的目的。

  正在这种布景下,A股和港股都能够考虑做一些布局性设置装备摆设,包罗盈利资产、科技成长等。等不确定性将来改变为确定性后,不妨对指数层面的表示看得更为积极一些。从全体看,A股下半年的全体演绎可能要比上半年更好一些。

  李求索:我认为中国资产沉估还正在延续过程中。近期美国所谓“对等关税”激发全球资产波动,正在我看来,这一轮的冲击要比2018年—2019年商业摩擦期间更大。但从近期股市、债市、汇市看,中国资产的表示更稳,较着优于美国。此次要源于中国当下具备较多有益前提,使得资产沉估可以或许延续。

  李求索:我们一般把成长型行业分为三个范畴:第一类是计较机、电子通信、传媒等偏科技类的;第二类是新能源财产链、高端制制、军工等偏制制类的;第三类是医药为代表的消费和成长属性共存板块。这三类正在目前下会有分歧的演绎逻辑。

  李求索强调,虽然来自外部的不确定性短期内扰动市场,但中国资产具备多厚利好前提。正在他看来,当前中国资产机遇大于风险,预期海外投资者对中国资产的乐趣将逐渐抬升。取此同时,他认为下半年A股表示或优于上半年。

  地缘叙事层面,正在美国实施“对等关税”的布景下,逆全球化持续演绎和发酵,资产价钱现实曾经初步反映了将来有可能会发生的成果。如前所述,此次美国市场“股债汇三杀”,但中国资产遭到的影响则很是小。

  “本年的宏不雅布景能够归纳综合为‘外部有风险,内部会应对’。”近日,中金公司研究部首席国内策略阐发师李求索正在接管券商中国记者专访时指出,科技冲破取地缘款式变化正鞭策中国资产估值系统沉构。

  取此同时,沪深300当前股息率程度约为3。5%,股债的相对吸引力处正在汗青高位。因而,从市场全体情况看,中国资产沉估还具备较好前提和劣势。

  从布局而言,南向资金次要分为高净值小我和金融机构两类,此中金融机构又能够拆分为公募、私募和险资。估计将来南向资金对港股仍然连结净买入的趋向,且量级并不低。次要正在于港股估值相对A股更有吸引力,而且受益于中国AI手艺冲破,科技成长板块会吸引公募、私募和高净值小我设置装备摆设。别的,当前港股的股息率要比A股高近2个百分点,这也意味着一些偏好高股息偏好的投资者,特别是险资会更倾向设置装备摆设港股。

  李求索:我认为当下节点,科技成长范畴仍然能够做一些设置装备摆设。其实早正在2024岁尾,我曾经感受到投资者对科技成长很是感乐趣。跟着DeepSeek的手艺冲破,大师对科技板块的关心度进一步抬升,正在2月初到3月,确实较为拥堵。但从3月中旬到4月中旬,也就是美国“对等关税”尚未出台前,短期买卖拥堵及估值带来的风险已正在过程中。科技成长气概现实曾经被回调到比力具备吸引力的,且近期相对表示较好。

  第二类制制业正在逻辑层面可能跟科技成长并不完全分歧。但若是供需层面能有更好的边际变化,能够对、绿色成长范畴赐与更好的中持久等候。再如人形机械人、深海科技、高端数控机床等高端制制方面,跟全球顶尖手艺比拟,我们有些曾经处正在顶端,有些仍正在押逐,但目前都属于成长前景较好的范畴。

  李求索:适才是从全体引见了A股和港股的估值程度,这两个市场正在现实表示中会发生一些分化。遭到科技叙事影响更大,有可能遭到财产趋向驱动带来全体指数层面的快速上行;而A股受政策和宏不雅要素影响更深,将来指数层面表示仍更多取决于政策提振、宏不雅数据改善,以及企业盈利的好转。

  我认为中国资产该当是机遇大于风险。一方面是自客岁“9·24”以来,政策取向已发生较着改变,面临本年来自外部的不确定性,政接应对或会有响应的提拔。因而,短期内来自政策的支撑会很是主要。中期要的科技立异能不克不及正在国际合作层面有更好的冲破,以至领先。从当前手艺演进,以及国度对科技立异的支撑力度看,我们认为会有较大的成长空间。

  编者按:正在当前全球场面地步中,地缘冲突屡次,商业从义甚嚣尘上。美国近期出台的所谓“对等关税”,素质是商业单边从义,严沉冲击国际经贸次序。

  李求索:美国“对等关税”政策就是扰动要素之一。本年的宏不雅布景能够用“外部有风险,内部会应对”来归纳综合,沉点要看来自外部的不确定性何时改变为确定性。届时可能会带来机遇,也可能是风险,从而带动资产价钱的进一步变化。

  从地方汇金、中国国新、中国诚通的快速增持动做,到当前超300家上市公司通知布告增持回购,再到金融监管总局激励安全提拔权益类资产仓位,政接应对很是积极。因而无论是A股仍是港股,下行风险都比力无限。

  李求索:其实南向资金掠取港股订价权正在过去几年也激发过会商,特别是2021年。过去四年,南向资金每年正在港股的净买入规模都很大,2024年全年有7440亿元,2025年岁首年月至今,仅四个多月的时间,就已达到5742亿元,能够看出南向资金对港股的乐趣正在较着提拔。

  科技企业最主要的特点正在于其将来具有不确定性。我们认为中国当前的土壤可以或许培育出优良的、具有较强成长性的企业,并使其获得更好成长。我们之前曾用企业生命周期理论来权衡估值,把企业分成萌芽期、成持久、成熟期、阑珊期。A股良多科技类公司都处正在成持久,有些以至是萌芽期。正在这种阶段,我们认为用PE来估值可能并不必然合适,PS(市销率)、PEG(市盈率增加比)大概更合理。

  李求索:我们较早提出了新老经济的理论。老经济,也就是保守经济,若是用PE(市盈率)来估值,金融、地产等周期类行业、泛消费类范畴正在A股和港股的估值都处正在绝对被低估的阶段。相对而言,新经济范畴的估值程度偏高,港股大要正在17倍,A股的计较机板块要更高一些。但我们该当用动态的视角去看这些新经济企业,估值能否合理要看对将来的预期。